English

数字化时代对文学的影响

2000-02-16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阿正 它势不可挡的足音已经传来了!

在世纪末的钟声即将敲响之际,在我们的生活已被信息重重围困的今天,谁都不会否认,“数字化”的时代正在到来。但对老百姓而言,“数字化时代”还只是一个不太明朗的概念。那么,它究竟是个什么“模样”呢?你们能否描述一下它的景象?

南帆 它无所不能。我们为之欢 呼,但必须保持警觉。

我们知道网络正在为我们制造一个新的空间。人类的生存会越来越依赖这个机器系统。依赖的结果是什么?人文学者都看到了它的好处,知道许多好的变化正在因计算机而发生。但对其中的某些变化,人文学者始终保持着警觉,并在内心深处怀有某种恐惧感。人类非常依赖它,而它操纵在谁手里呢?如果这个系统出了问题,人类将怎样生活?在今后的生活里,对计算机的能量,怎样估计都不会过分。网络和电子传媒系统,正在改变人类的文化和生存状态,改变人类几千年来形成的以书写文化为中心的状况,甚至导致视觉时代的重新到来。我们特别关心的是,它的后果将是什么?

毛祥东 人类觉得自己长寿了!

2000年后,世界手提电话数量将达到十多亿部,它将不仅仅是通话工具,而将与计算机相结合,可以进行文字、图像、声音等超文本内容的传输,个人所需要的各种功能它都会有。随着网络的普及,每个家庭都离不开它。信息高速公路将改写我们借助汽车、飞机等工具去异地办事的历史,在网络终端你可以做许多的事,包括自由地实现交流与交换,快捷成了它的最大特点。人类因此会觉得自己越来越长寿,生活内容越来越丰富,因为效率高了,一天也许能做以往需要用一周来做的事,人的生活将产生本质性的转变,即由原子(物质)的时代进入比特(数字化)的时代。

阿正 包括文学活动在内的人一切生活,都避不开数字化时代的冲击。

现在我们谈论一个问题:数字化时代的文学与今天会有什么不同,网络空间对文学会产生怎样的影响?

南帆 文化的无政府主义和软件设计师的强权都可能出现。

第一个影响可能是文学书籍的大量消失。目前我们所见到的文学的基本载体,就是书籍。而在数字技术产生以后,包括文学在内的所有知识的贮存、分类,包括图书馆的形式等,都将被改变,一张小小的光盘就可以容纳几十本书的内容,而且还可以有声、像的配合,这一点是目前最直观的变化。

其次,围绕书写文字形成的几千年来的社会学体系将会消失。我们作为作家的一般历程,是识字、写作、投稿、编辑审稿、出版,然后是评论家的评论。而在数字化时代,网络成为最基本的载体,人人都可以自由地发表作品,不会有编辑来审查,而哪怕是名家的作品,任何人也都可以当即在网络上发表批评意见,藐视权威。于是我要问,文化的无政府主义是否会产生?是不是真的“一只狗都可以在网络上发言”?

其三是文学的多媒体文本大量出现,文学工作者在那种超文本中的作用,可能只是很小的一部分,比如做文字说明。在超文本中,任何文学故事的情节发展都是多重选择的,读者可以参与进去,可以选择,文学作品之中文字组织的种种既定的规则可能不复存在。这在形式上与实验性作家的探索很相像,都希望给读者一个阅读的自由和精神的自由,但本质上却不同,因为尽管数字技术在超文本方面创造了自由,但同时它也设计了作品的框架,自由终究是有限度的,这种限度掌握在软件设计师手中,他给了你巨大的新的空间,但又给了你新的界限,你永远也走不出这个界限。

毛祥东 数字技术将推动文学的发展。

数字化技术首先是为文学的创作和出版提供了极大的便利。比如大家都知道在写作、编辑、排版、印制过程中数字技术的贡献,还有文学载体的丰富和表现形式的丰富。当然在这些直观的“好处”背后,也有负面的影响,比如作者与读者乃至中间商都必须按一定的形式去做,讲程序,讲标准化,有一些规范方面的限制。

更大的影响可能是作品的发表形式和过程。除光碟之外,作品可以直接置于网络服务器,所有的人可以通过网络去阅读,而不必买传统的文本。当然前提是作家愿意让作品与人共享。

作品的网上交易肯定会出现,而由于它的出现,作者与读者之间繁杂的环节全部消失,周期缩短到几乎同步,任何批评、修改都可以即刻进行……从总体上说,这是一场革命性的变化,它将推动文学的发展。当然,传统文本可能在局部被排除。

南帆 文化英雄的倒下未必是一件好事。

数字技术为文学提供的工具及载体的变革是显而易见的,这不是问题。真正的问题是,在以书写文化为中心的时代,文化的英雄是作家,所有的编辑、媒介都围绕作家来建构文化体系,而在数字技术时代,人人都可以写作,文化英雄的魅力可能被湮灭,权威可能失去,这个变化将给社会带来什么?以往的作家之所以成为作家,一定有它的理由,而网络时代这个理由不复存在,人人都可以参与,那个时候,民族的文化水平是上升还是下降呢?这是一个难以估计的问题,也许我们会看到信息垃圾充斥网络。从这一点上说,人人参与的便利未必一定是一件好事。

毛祥东 IP制造了更严酷的竞争,因而它的推动就更大。

不能这么悲观。在数字化时代,出版商仍将存在,不过它将以新的面孔即IP(信息提供商)的身份出现,它的工作包括选择作品、包装作品、建立主页、网上宣传及推荐、销售。IP出现后,正因为网络作品太多太多,它必然对文学创作者提出新的挑战,谁能被IP选中、受到读者青睐?竞争会更加激烈,写作的时间周期将被要求缩短。由于网络技术很容易将所有同类作品放在一起,给读者带来比较、选择、鉴别的便利,提高读者的鉴赏力,也给作者带来严峻的考验,并最终促进文学创作。

南帆 IP权威可能取代文化英雄的权威,我对此喜忧参半。

IP的权威因此变得可怕了。它是否会垄断一切,包括阅读趣味的选择?谁来充当IP?它是否会封杀一些他所不喜欢的作家?与此同时,古典文学的原则将遭到冲击,商业文化将越来越盛大,其不动的原则就是速度。文学家花20年写一本书,你花一年写20本书,最终在文学史上留名的是文学家——这个传统的说法可能被改变,速度的重要性眼下已经被畅销书运作模式所夸大了,而速度恰恰是与文学发展的原则相悖的。文学对人类奥秘、生命及人性的思考必须是深刻的,它不能比速度,而它一旦进入商业网络,它就身不由己,你写得慢,作品就可能没人购买,你的经济状况就会很糟糕,所有的倾向都在鼓励速度。这种出现在印刷文化末期的现象,在数字技术时代是不是会被进一步夸大?这对文化的影响将是怎样的?

IP肯定能比印刷文化时代的书商提供更多的作品,给读者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。但另一方面,问题也许会越来越严重,文学的传统功能、意义和诸多原则可能会失去。

(摘自《世纪对话》,阿正编著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。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